载入合肥史册的78天!
天风浩荡,披襟向洋。初心如炬,使命必达。
庚子之夏,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突袭合肥。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我市入梅后,巢湖流域连续遭遇九轮强降雨,巢湖防汛形势百年未遇。梅雨期、降雨量、巢湖水位、巢湖蓄水量均超历史极值,巢湖水位更是150年未遇!巢湖保卫战就此全面打响!
面对四个“历史极值”的考验,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预警预报、强化科学调度、强化巡堤固坝抢险、强化责任落实,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与困难抗争、与意志拼搏,全力坚决打好百年不遇洪水的“遭遇战”、固坝巡堤查险的“持久战”、众志成城的“人民战”。
特大洪水,也深深牵动着总书记的心。8月19日下午,在安徽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亲切看望慰问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中牺牲同志的家属、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嘱咐,让全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激荡起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面对大汛,全市上下、部队官兵勇往直前以赴之、艰苦卓绝以战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实现了“四个确保”目标。历时78天,巢湖水位终于在9月11日回落至警戒水位10.50米,“巢湖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
汹涌之水——
百年不遇情势危急大考验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大战!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梅雨期间,持续的降雨、集中的暴雨,导致我市河湖水位不断上涨。监测数据显示,6月25日21时48分,巢湖水位涨至警戒水位10.50米;7月19日,巢湖水位连续突破12.50米的保证水位、12.77米的2016年最高水位和12.80米的1991年历史最高水位;7月21日11时42分,巢湖水位涨至百年一遇设计水位13.36米;7月22日11时12分,巢湖水位涨至历史极值13.43米。巢湖最大蓄水量近60亿方,相当于常年蓄水量近3倍。
雨情紧急,汛情危急,巢湖告急!巢湖的安危,关系着800万合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汛情,合肥首次同时启动3个Ⅰ级响应(防汛抢险、城市防洪和灾害救助)、首次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国家防总秘书长周学文表示:全国水情安徽最严重、巢湖最严峻。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织密筑强指挥体制,压实压紧防汛责任,建立全市“一盘棋”的防汛抗洪工作格局,全力坚决打好巢湖保卫战。
——健全指挥体系。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我市成立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书记、市长任指挥长,8名市委常委及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市直相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预测预报、水利工程调度、抢险救援等十个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同,做到从最险处着手,往最好处努力,有力有序有效指挥防汛抗洪抢险工作。
7月21日下午2点,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紧急会议召开。记者 何希斌 摄
——突出一线督导。按照战时思维、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要求,派出5个督导组、4支工作组,深入一线执纪,督促防指、应急、水务、交通运输、城建、房产、公安等各部门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党政负责人靠前指挥、包保负责,形成全市思想高度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抗洪抢险合力。
7月27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冒雨在巢湖市中垾镇巢湖大堤段督导防汛工作。记者 何希斌 摄
——强化资金保障。至9月10日,全市累计安排防汛救灾资金21.47亿元,用于城市内涝防治、应急救援处置、应急物资保障、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初心使命,汇聚强大力量。在市委市政府科学精准的全局把控和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志愿者等历经78天咬紧牙关、日夜奋战、拼尽全力后,巢湖水位呈高位波动缓退,至9月11日终于回落至警戒水位。
雷霆之势——
非常之时非常之举显担当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防汛抗洪,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面对百年不遇洪水,接连不断险情,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分析会商,第一时间科学决策,为打赢这场巢湖保卫战把方向、稳全局。
——精准分析汛情险情
最新的雨情水情汛情,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预测预警越及时,应对处理就越有利。随着汛情的不断升级,在市防汛抗洪抢险指挥部,雨情水情汛情每3小时精细化预报一次,预报面由巢湖点上扩大到巢湖流域的面上。
为更为直接地了解情况,更为准确地分析汛情,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防汛一线调研督察。7月21日上午,巢湖水位即将到达百年一遇。一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带领有关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巢湖万年埠岸边,沿湖步行察看水势,详细了解巢湖水位变化、风浪影响、抢险措施等情况。
心弦紧绷、步履匆匆。第二天,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继续来到抗洪抢险现场。上午,虞爱华赶赴巢湖市督导检查。随后,虞爱华、市长凌云先后赶赴庐江县同大镇,与水利专家一起“把脉问诊”。下午,虞爱华、凌云等在前线指挥部召开险情处置会。
防汛抢险Ⅰ级响应期间,虞爱华19次主持召开汛情会商会、调度会,12次深入一线督导调研;凌云会上调度、督导检查24次。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中,一次次的调度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一方面仔细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一方面组织气象、水文、水务等多部门充分会商。
基于对汛情的科学研判,一系列指示要求接连下达:必须以高度警惕、科学论证和非常之举,确保巢湖安澜;一定要尊重科学、恪尽职守,所有险段都要有包保领导坐镇、专家驻点指导;突出保主保重,绝对不能动摇、不能迟缓、不能打折扣……巢湖保卫战的战略重点由“全面防守”转移到“保主保重”,再到“严防死守”。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巢湖及多条入湖河流水位先后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让更多的巢湖洪水排入长江显得尤为重要。
精准调控裕溪闸。不断优化裕溪闸的指挥调度,保持裕溪河适度水位和维持对江合理落差,洪水最终以每秒800多立方米的流量通过巢湖闸,再经裕溪闸,昼夜不息排出。
果断开启铜城闸。铜城闸的开启,既要考虑下游不能超保证水位,以确保牛屯河堤防安全,又要克服长江水位潮汐顶托影响。当时,长江水位回落,但开启铜城闸的预案并不是基于百年不遇洪水条件,设定条件并没有全部达到。形势危急之下,合肥打破常规,果断打开铜城闸,并密切监测,以每秒约100立方米的流量,为巢湖“减负”。
创新利用巢湖船闸。为了泄洪,指挥部听从专家建议,连线省港航集团协调会商,把原本通行船只的巢湖船闸作为泄洪使用,每秒约30立方米的流量,相当于少用一个万亩大圩蓄洪。
巢湖闸
——果断启用圩区蓄洪
7月22日,巢湖中庙最高水位达到13.43米,蓄水近6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常年巢湖水量,启用圩区蓄洪迫在眉睫。
圩区有万亩良田,还住着众多百姓。启用哪个大圩?什么时候启用?怎么转移安置群众?关键时刻,每一次的决策,都需要巨大的担当、高超的智慧、果敢的勇气。
关键之时,果断之举;定局之策,制胜之举。现场勘察勘测、分析研判形势、听取专家意见、共同会商决定……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里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彻夜会商,反复权衡。尽管抉择艰难、痛心不舍,但命令必须果敢。
19日,启用肥东十八联圩蓄洪。
23日,启用巢湖市沿河联圩、肥西县滨湖联圩蓄洪。
虽如此,但巢湖水位依然维持在13米以上的高位,新一轮降雨还将袭击合肥。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丝毫徘徊犹豫,必须当机立断。
26日,启用肥西县蒋口河联圩蓄洪。
27日,启用庐江县裴岗联圩行洪。
......
据统计,全市累计启用或漫破圩口186个,蓄水18.4亿立方米,相当于近1个常年的巢湖水量、近6个蒙洼蓄水量、近127个西湖水量,有效降低了巢湖水位,保护了800万合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对此评价道,面对流域特大洪水和历史极端汛情,合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科学应对、全力抗洪,采取的各项措施经受住了历史大考,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城市和重点城镇安全、巢湖大堤和重要圩区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汛抢险有序有力有效,巢湖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
战汛的同时,也迎头来了一场艰难的蓝藻“遭遇战”。在“巢湖保卫战”将要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受高温天气影响,巢湖蓝藻快速生长、腐臭味重。蓝藻治理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我市坚持向极限挑战,像战洪水一样战蓝藻,以打赢百年不遇洪水保卫战的决心,打好蓝藻治理“歼灭战”。
8月3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赴包河区督导检查巢湖防汛和蓝藻治理工作。记者 何希斌 摄
按照巢湖蓝藻应急防控红色预警响应标准,我市及时从外地调配船只设备,同时迅速修复蓝藻打捞处置设备,沿湖县(市)区包保负责,部门全力配合,集中力量、克服疲劳、夜以继日,每天出动打捞船只近百只、打捞人员1000余人,高峰期每天打捞藻浆达10万余方、累计达36.3万方,蓝藻腐臭味快速消散。
专业人员正在打捞巢湖蓝藻。
万众之力——
干群同向军民同心斗洪魔
汛情紧急,考验责任担当;抗洪抢险,见证初心使命。
面对汹涌汛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全力奋战,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牢固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洪水面前,党旗始终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市县两级机关2600余名党员干部响应号召,下沉一线充实基层防汛力量。
家住庐江县同大镇魏荡村的吴子长今年已经65岁,洪水围困家园之际,老人选择留守,每天行走在小南河大堤上,不间断巡查,确保堤防安全。“我以前是村里的书记,对这里的情况熟,再说我是一名党员,必须站好防汛最后一班岗!”
赴汤蹈火,竭诚为民。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众多村民被困。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投入救援。付出的是汗水,是鲜血,甚至生命。“谁打头?”“我打头!”陈陆跳上橡皮艇,担当起开路先锋。不幸的是,途中橡皮艇猛然被卷入“滚水坝”的漩涡洪流中,陈陆英勇牺牲,年仅36岁。牺牲前,他已连续奋战96个小时。
哪里有艰险,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誓言铿锵,丹心闪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白石天河大堤上,来自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100名官兵排着长龙,响起口号,紧急加固长达几百米的河堤;在环巢湖险象环生时,东部战区6000名官兵连夜驰援,合肥警备区部队全面出击。汛情期间,共有8095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抗洪抢险战斗,累计出动官兵8.7万人次。军民鱼水情在一次次驰援中厚积深化、在一次次扶危济困中沉淀升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奔走在防汛抗洪抢险一线的,还有“藏青蓝”、“志愿红”等等。全市14.5万余名志愿者、290余支青年突击队投身排险巡查、加固堤坝、搭架浮桥、物资分配等工作。市水上救援队、矿山救援队、危化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45支政府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参与排查处置渗漏、塌方、滑坡、管涌等险情,协助圩区内群众转移。
坚守一线,守卫家园。肥西县上派镇中派社区居民侯业堂,虽已年过七旬,但主动请缨加入巡堤队伍。他每天拿着铁锹、穿上胶鞋,开展巡查,风雨无阻。“这是守卫自己的家园,洪水来了我肯定要冲在一线。”
至9月10日,全市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累计155.4 万人次,生动展现了全市上下在防汛抗洪抢险中敢于向险、敢于斗争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坚毅不屈的英雄气概,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伟大情怀!
真切之情——
有序转移妥善安置暖民心
关键时刻看担当,危急时刻见人心。大汛来临前,迅速转移安置群众是天大的事。在多次的调研督查、调度会上,虞爱华、凌云反复强调,务必妥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有效降低巢湖水位,裴岗联圩即将启用蓄洪。根据省防指指令,7月26日18时,庐江县白湖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群众有序转移公告,军二路以南、裴河以南裴岗联圩范围内的所有群众必须于次日早晨8点前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快一秒,就能早一秒让人民群众抵达安全地点。公告发布后,县委县政府紧急抽调400余名干部民警,裴岗联圩内2个村和4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全面动员,连夜挨家挨户摸排,告知转移注意事项,并组织公交车,帮助居民有序撤离。“大家都能理解接受,服从大局,觉悟都比较高。”一位社区党委书记介绍说。为了顾全大局,圩区8000多村民暂时舍弃了小家,全部安全转移。
这是受灾群众安全转移的一个缩影。截至9月10日,全市累计紧急转移安置239494人,累计集中安置36456人。没有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群众伤亡事件。
到了安置点,生活保障怎么样?
在合肥168中学安置点,床铺、棉被、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安排妥当。早餐是各类点心,中晚餐标配是两荤两素一汤,还有稀饭、炒饭备选。全天热水供应,同时配备了象棋、扑克、书籍。从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转移过来的76岁老人秦道兰说:“吃得好,睡得好,安心着呢。”此次转移安置中,我市确保受灾群众 “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还有安置点5个,集中安置316人。
在各安置点,转移人员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工作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无不传递温暖和希望,凝聚信心和力量!
民生之本——
“五抢一防”恢复重建强信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委、市政府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要求,编制《合肥市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五抢一防”工作。
据统计,至8月31日,全市累计受灾人口94.8万人、损坏房屋11.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2万公顷,初步测算直接经济损失161.6亿元。
9月10日,庐江县石大圩白石天河岸边,青阳临时排灌站45台水泵马力全开外排圩内洪水。庐江县水务局机电排灌总站站长陈晓武说,该县投入280台水泵外排石大圩和牛广圩内洪水。自8月27日正式开机外排以来,圩内水位已下降1.7米。“合铜路已经没有积水了,我们正在抢修出水的固定泵站,加快排水进度,力争9月15日后村民能够陆续回家。”
初秋时节,巢湖市栏杆集镇朱桥村种植大户李宗水的大棚内,一排排玉米苗在阳光下傲然挺立,长势喜人。这是今年洪水后他紧急补种的新一茬玉米,不久便能上市。
“乡里农技人员冒着酷暑下村指导我们水稻灾后田间管理。我家受灾的85亩水稻已完成追肥和病虫害防控,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肥西县严店乡种粮大户李帮贵说。肥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对接改补种作物种子、落实灾后改补种补贴政策、印发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明白纸和邀请省市专家培训指导等措施,做好灾后改补种等恢复生产工作。目前,该县共完成改补种水稻、蔬菜、玉米、豆类和荞麦等作物面积3.3万亩。
2020年8月13日,在庐江县白湖镇白湖社区,农民们正在排涝后的大田里进行单季稻病虫害防治作业。左学长 记者 张大岗 摄
至9月10日,全市186个蓄洪圩口已全部开始堵口排水,已完成排水123个。全市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已补改种55万亩;受灾畜禽场户已恢复正常生产176家;受灾水产养殖已恢复12.7万亩。
全市受灾情影响企业582户,已恢复生产535家;国省干线公路累计19条道路45处受阻,已疏通42处;43座水厂毁损,已修复42座;全市目前无因灾致贫返贫、因灾死亡、因灾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等情况出现。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坚毅前行;山高路远,砥砺谱写壮丽篇章!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任凭风浪起、勇开顶风船,把防汛抗洪抢险中凝聚起的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转化到聚焦全年目标任务中去,奋力再创佳绩!
合肥日报“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文字:记者 张春林 华新红 吴军 孟祥齐编辑:吴青培